“親屬卡”悄然上線 微信測試社交代付對壘支付寶
作 者:劉雙霞 來 源:北京商報發(fā)表日期:2018-06-15
在支付寶推出“親密付”代付功能四年之后,微信近日也悄然推出了“親屬卡”功能。對比來看,除了上線時間外,二者的一大區(qū)別還在于額度設置上,微信“親屬卡”的可選額度區(qū)間不同。分析人士指出,這反映了雙方電商和線下小額高頻應用場景的差異。從更深層次的布局策略來看,類似“親屬卡”、“親密付”的代付功能很好地兼容了社交和支付的屬性,雙方均想借助該功能突破自身限制。
四年時間差的背后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微信悄然上線了“親屬卡”付款功能,據悉,目前尚處于灰度測試中,只針對部分用戶開放。微信方面透露,“親屬卡”預計于近日全量上線 。而值得關注的是,早在四年前,支付寶就上線了類似功能“親密付”。
在“親屬卡”開通操作上,用戶在微信中進入“我”-“錢包”-“支付中心”可看到“親屬卡”選項。親屬卡目前最多可贈予4張,父母各1張,子女2張,可用于大部分支持微信支付的消費場景,暫不支持紅包、轉賬、理財、委托代扣使用。對方需要在24小時內領取使用,否則自動作廢。
微信“親屬卡”功能與支付寶“親密付”功能類似,均屬于“代付”功能,使用親屬卡的用戶可以在消費時使用“親屬卡”中的額度付費,并會扣除發(fā)放“親屬卡”一方的實際費用。事實上,早在2014年9月,支付寶就推出了“親密付”功能。用戶可以為愛人、子女、父母開通“親密付”,自行設置每月額度上限,之后對方網購消費時,就可以選擇從開通者賬戶自動扣款。
為何在支付寶上線“親密付”四年之后,微信才推出了類似產品?對此,微信回應稱,微信支付已經覆蓋到了各個年齡階段的城鄉(xiāng)用戶,在微信支付用戶中有很多老人或者小孩用戶沒有銀行卡或無法綁定銀行卡,容易在使用微信支付過程中遇到障礙。這部分用戶存在“一方消費另一方買單”的真實合理需求。為了解決這部分用戶的實際訴求,微信支付現推出親屬卡功能。
在分析人士看來,微信本來就是強社交應用,通過“親屬卡”功能,既可以增加老年用戶的使用率,也可以培養(yǎng)年輕用戶的使用習慣。在中國支付網創(chuàng)始人劉剛看來,微信比支付寶晚上線,主要還是由于支付寶的創(chuàng)新步伐遠遠快于微信支付,相比于微信支付,支付寶在內部更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資源。
對于微信支付推出“親屬卡”時間節(jié)點的選擇,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當前微信用戶數已經超過10億,五六線城市和縣域地區(qū)用戶成為微信支付的滲透重點,尤其是老年群體,仍把微信當作社交平臺而非支付工具。在線下掃碼已經普及的背景下,通過“親屬卡”的運營,有望激活這部分用戶,搶占縣域地區(qū)的支付市場份額。
額度設置凸顯場景差異
值得關注的是,微信“親屬卡”和支付寶“親密付”的一大區(qū)別在于額度設置上。北京商報記者體驗發(fā)現,發(fā)放親屬卡一方可設置“親屬卡”的消費上限,額度設置區(qū)間為0.01-3000元。而支付寶“親密付”額度區(qū)間為100-2萬元。在分析人士看來,“親屬卡”與“親密付”不同可選額度的設置,實則反映了雙方應用場景的差異。
對于“親屬卡”的可選額度區(qū)間設置,微信方面表示,目前“親屬卡”額度的設置能滿足大多數父母或子女日常消費實際需求,暫時沒有調整的計劃。
劉剛認為,額度的設定主要是基于各家對風控的把握和考量。易觀分析師王蓬博表示,不同的額度設置肯定有產品經理對于產品定位的考慮,支付寶因為覆蓋了更多的電商場景,所以金額比較大,可以理解,微信應該是更多地考慮了小額高頻支付,以及日常支付功能。
薛洪言進一步分析指出,不同的額度設置應該與二者的支付場景和人員設定相關。微信“親屬卡”的主流支付場景應該是線下掃碼付,以小額普惠為主,設定對象為老人和小孩,3000元的額度基本夠用;而支付寶的主流場景除了線下掃碼付,還有電商場景,設定對象除了父母子女,也包括配偶和朋友,對額度的要求更高。在分析人士看來,微信支付此時推出“親屬卡”,實際上是想將線下掃碼付的用戶從地域和年齡上再拓展。
社交與商業(yè)屬性再博弈
從更深層次的布局策略來看,類似“親屬卡”、“親密付”的代付功能很好地兼容了社交和支付的屬性。從支付寶的角度,想要借助“親密付”打開社交圈子,而微信支付則想借助“親屬卡”,謀求社交用戶向商業(yè)用戶轉化。
事實上,在“親密付”功能開通之前,支付寶本身已經有代人支付的功能。“親密付”僅僅簡化了手續(xù),不需要每次支付每次驗證。但從功能來看,并沒有實質性提升。分析人士指出,社交功能一直是支付寶的軟肋,因此,支付寶希望通過消費代付的方式打造自己的交易朋友圈。
不過,目前來看,支付寶的社交屬性一直未建立起來。從“敬業(yè)福”、“圈子”事件,再到熟人修改密碼等事件,支付寶的社交道路一波三折。
而從微信的角度來講,也一直希望社交用戶能向商業(yè)用戶轉化。此前微信支付因微信紅包一炮打響的同時,也在“錢包”中設立了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理財通、生活繳費等多種應用場景,但是其用戶黏性一直較弱,更多的用戶仍習慣到銀行或支付寶完成類似應用場景的消費。業(yè)內人士認為,微信近來的多個舉動都能看出其布局意圖。2017年是微信小程序爆發(fā)的一年,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加入。此外,微信還推出了紅包小程序“紅包店”,將紅包社交玩法從線上引入線下場景,提升用戶到店率和復購率。
薛洪言表示,“親屬卡”類似于信用卡中的附屬卡,主要的功能是以核心用戶為支點,將特定業(yè)務向不符合要求或非活躍用戶推廣,提高產品的覆蓋范圍和用戶黏性。就微信支付的“親屬卡”而言,可借助親屬關系鏈,培養(yǎng)非活躍用戶的微信支付習慣,推動微信社交用戶向微信支付用戶的轉化。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借辦理“航班改簽”等事項,消費者被不法分子誘導開通支付寶“親密付”功能,落入了詐騙陷阱的案件時有發(fā)生。對于此類風險事件的防控,微信方面表示,微信對交易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分析,通過手機號登錄、密碼、短信驗證碼保障為客戶本人操作;通過7×24小時交易實時監(jiān)控,嚴厲打擊異常交易、虛假交易等行為,并特別增加在贈卡時盜號異常及授權人和使用人關系可信度的校驗。同時,將會一如既往保護用戶信息安全和用戶隱私安全。
警方提醒公眾謹防利用類似“代付”實施的網絡詐騙,謹慎開通“親密付”功能,更不要對陌生人開通這一功能。發(fā)現被騙要第一時間報警并提供對方的賬戶信息,以利警方進行緊急止付并及時凍結對方賬戶,以最大程度挽回經濟損失。